踔厉奋发新征程 | 独角兽驰骋新赛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独角兽企业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工作。资料图片
独角兽企业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数采中心对机器人产品进行场景实训。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供图

独角兽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芯生产车间。宁德时代供图
近日,《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对外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409家,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的近三成,位居全球第二。
“独角兽企业”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个“热词”,一般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具备独有核心技术、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作为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代表,独角兽企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风向标,也是一个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科技硬实力成为众多独角兽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独角兽企业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办公区内有一面专利墙,上面整整齐齐挂满了这家企业近年来获得的专利证书。截至2024年年底,智元新创已累计申请专利189项。每一项专利背后,都蕴藏着这家企业独特的技术突破,是企业科技实力的证明。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交叉的前沿领域,也是一个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独角兽”,更要有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成立以来,智元新创一直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虽然成立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已经研发推出多款机器人产品。在几天前,智元新创刚刚对外发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企业发布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不仅会照着镜子戴围巾,还能左右手协作倒红酒,以及做保洁。
不仅是智元新创,事实上,拥有强大的科技硬实力已成为众多独角兽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的数据,从分布领域来看,我国独角兽企业大多分布在智能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2024年浦江创新论坛——独角兽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至2023年,我国独角兽企业从模式创新为主逐步转为技术创新引领。2023年,我国共有94家独角兽企业申请了1157件国际PCT发明专利,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
在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内,一批批只有1.5毫米厚的超轻薄光伏玻璃产品经过一系列工序后下线,被打包装箱。2016年成立以来,中建材一直专注研发超轻薄、高效率、大尺寸的光伏组件用玻璃,经过对退火窑高温段结构、材质等的反复试验,最终攻克了“玻璃成型技术”这一关键环节,在行业内率先研制出1.5毫米超薄光伏玻璃新产品,填补了国际上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这样的技术突破不仅帮助中建材的产品赢得了市场,也为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同样是追求“薄”,在独角兽企业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这里,对象变成了卫星的太阳能发电机。该公司研制的可堆叠式平板卫星和柔性太阳翼薄如小飞虫的翅膀,其展开长度可达9米左右,宽度超过2.5米,但厚度却只有1毫米左右。正是这种薄巧的体型,为卫星节省了空间,降低了单颗卫星的发射成本。近年来,银河航天已攻克数十项核心技术研发难题,公司员工中有70%是研发人员,创新探索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
近年来,独角兽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这些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可能远超一般企业,它们以创新技术为纽带,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推动构建起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也正是这些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的不断开拓创新,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智能化技术运用极大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
走进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一台台机械臂在流水线上有序挥舞,无人搬运车灵活穿梭,智能检测系统高速运转,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工艺参数……
作为一家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的生物制药企业,博锐生物有着行业前沿的智能化生产线,这种智能化生产所带来的“高效”并不是简单地提速,而是在每一个环节中,通过系统性的思考与设计,实现人、设备和系统的协同最优化。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调控,每一个参数、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实现更加精准地管理。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进一步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的制造体系是不少独角兽企业发展中的选择。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带动了企业效率的提升。在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从玻璃原片成型到深加工,再到成品下线,全部实现在线流水化运作。该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智改数转网联”的助力下,企业生产效率较过去提高了24%,产品升级周期缩短了35%,产品不良比例下降了29%。原来光搬运玻璃原材料这道工序就至少需要6人,现在只需2人。
在共享充电宝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满格智能工厂,智能化的柔性充电宝生产线每17秒就能生产一个充电宝产品。模块化的生产线可以像“乐高”一样变换组合,只需调整设备参数就能快速切换机型。如此一来,一条生产线就能生产多种型号的充电宝。
“这座智能工厂一共有5条智能产线,其中包括3条充电宝产线和2条柜机产线。”小电科技联合创始人黄巧玲表示,“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对企业的好处很明显,比如效率的提升,我们如今的物料追溯速度较之前提升了60%,生产排期准确率超过95%;另一个是质量的保障,现在我们生产线实现了流程节点自动防错,不良品入库率下降了40%,每个零件有唯一编码,问题可秒级溯源;最后是环保便捷,现在工厂已经实现全面无纸化操作。”
据黄巧玲介绍,在当前的市场竞争压力和用户需求下,持续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是企业必然的选择。除了智能制造体系,智能化也运用到了小电科技的服务和管理之中。小电科技自主研发的“小电云”物联网平台可以对充电设备终端进行智能调度。在一些大型音乐节现场,“小电云”系统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预测人流峰值,提前3小时完成设备动态补点。而小电科技的“电小二”智能数据工具具有智能预警功能,可以自动扫描全国投放的充电宝设备,在用户投诉前发现存在故障的设备。同时,该工具还能标记连续3天使用率低于10%的低效门店,为管理人员推送优化方案。这些智能化技术的运用,都提高了小电科技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政策支持为企业生长提供阳光雨露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一方面得益于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与创新活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独角兽企业大多是新业态、新赛道、新模式,需要大量的创新投入,这也意味着它们的研发转化周期较长,需要的资金、人才等投入更多。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同样,各地亦纷纷推出相关支持政策,让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能够充分释放。
以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国榜首的北京市来说,为了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市场、资金等方面的需求,北京市出台相关文件,提出了包括“主动挖掘培育”在内的10条全链条支持政策,在上市服务、空间保障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支持。此外,从2020年开始,北京市还为独角兽企业配备了专职服务管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匹配相关惠企政策,跟进企业发展情况,并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迅速响应。
而在浙江省杭州市,来自有关部门阳光雨露般的支持让这座城市的独角兽企业快速崛起,其中包括DeepSeek、宇树科技等知名企业。
以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宇树科技为例,2016年成立之初,宇树科技的团队不足二十人,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等困境,彼时,杭州市的“雏鹰计划”为其发展提供了扶植。“雏鹰计划”是针对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培育政策,实施期间,杭州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采用项目资助、投融资资助、奖励和其他政策支持等形式对列入“雏鹰计划”的企业进行扶持。同时引入科技中介,加强对企业的创业指导。
“雏鹰计划”之外,去年6月,杭州市再次推出“春晖计划”,针对企业在税费、用工、用能等方面的成本负担,推出32项措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比如,针对企业算力成本高的问题,杭州市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每年设立总额2.5亿元的“算力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针对企业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发放小微企业(社会组织)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等,减轻企业负担。
作为杭州市本地企业,小电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也切身感受到了政策支持的温暖。黄巧玲表示:“从初创到如今的独角兽企业,这个过程中杭州市政府部门给予我们的帮助可以说是‘精准滴灌式’。我们入驻的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创业所需的资源,并量身定制专项政策,极大减免了我们的租金和税收。所在街道也定期组织政策申报专班,协助我们申报相关补助。”
今年,杭州市再次推出新一轮的经济政策,其中就包括专门统筹资金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以期培育更多的创新企业。杭州之外,广东、上海等地也都出台新的政策举措,为包括独角兽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中国企业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