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谱新篇——2024年度全国移民管理工作综述
聚合力谋新篇——2024年度中管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述职会侧记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 |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从二十大报告看未来中国 |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嘉 宾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曹 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周 文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黄群慧: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在二十大报告中被赋予了极端重要的地位。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创新,表现为经济增长具有区域、产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在协调性,表现为绿色增长、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增长的普遍形态,表现为全面开放、内外联动是经济增长的必由路径,表现为经济增长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突出强调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以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曹立:“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表述是首次提出,此前表述为“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稳步”到“有效”,体现了二十大之后我们的发展更加注重质的内涵,对质的要求更加具体——要进一步通过科技进步来提升质量,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提升质量,更加注重投入产出的效率,强调经济发展的效率。

  周文: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二十大报告指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的五个着力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五个方面,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后文提出的绿色发展等,都将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其中具体表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例如对市场与政府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修改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放到突出地位;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等。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周文:二十大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战略谋划和战略部署。报告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以及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都是紧扣形势变化,与时俱进作出的新要求。

  新发展格局是国内市场更加统一和畅通的经济大循环。第一,国内循环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与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第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与世隔绝、走向封闭,而是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其与国际大循环更好地衔接,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供给质量、扩大内需潜力,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第三,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弱化而是可以更好地支撑国际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发展好国内大循环,才能更好地推动国际大循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局面。

  黄群慧: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而内需主导、内部可循环又是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当前,国内经济循环不畅、制约扩大内需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我国内需体系还不完整、还需进一步完善,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就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而完善内需体系、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具体需要从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和新型消费体系几个方面改革入手。尤其是国内供给和需求之间不通畅的关键矛盾在于供给方不能充分适应需求的转型升级,造成供求之间无法正常适配形成经济循环,这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和战略方向。

  曹立: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当前,向外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各国围绕实体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向内看,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如果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体系作为依托,无论是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实现未来5年发展目标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在夯实实体经济中发力。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曹立:在此前的党代会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分散在各个章节。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成为一章,放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章节之后,被赋予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作用,重要性大幅提升。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科技创新要依靠人,科教融合发展,是实现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是在国际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制胜之道。为高质量发展筑造战略支撑,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黄群慧: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在全面分析世情国情,清醒认识发展中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把握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科学选择。从国内看,突破经济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与问题要依靠创新;从国际看,抓住新工业革命带来的赶超机遇需要依靠创新。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后发国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对于我国来说,科技实力大幅度提升,已经具备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条件,可以利用这一赶超“机会窗口”,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一些重要领域向领跑迈进。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