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据看变化•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教育部财务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增加教育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进一步完善,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和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大数:
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五年超过4%:充分体现了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
(一)从3次提出到20年实现:4%成果来之不易。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果从1993年第一次提出4%目标算起,我们用了20年时间。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
(二)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4%成果持续巩固。据初步统计,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1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比例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2012-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五年累计投入13.5万亿元,超过1952-2011年60年累计投入之和,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财政教育投入最多的五年。
(三)从一般不挂钩到一般不低于:4%政策继续保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定,“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从“一般不挂钩”到“一般不低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强决心。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有三个“一半以上”:充分体现了“保基本、守底线、补短板、促公平”的原则
(一)从各级教育分布看,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2016年义务教育占52.85%,占比最高。各级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五年增幅均超过20%,其中,义务教育增加最多,占总增量的近60%;学前教育增长最快,达到77.3%。
(二)从地区之间分布看,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2016年中西部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71万亿元,占全国地方的59%。东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五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2%、11.3%和12.3%,中西部地区增速高于东部地区,教育财政经费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
(三)从支出项目分布看,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和学生资助。2016年,教师工资和学生资助占61%。2012-2016年,教师工资和学生资助支出增长明显,学校运转、校舍建设、设备购置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教育经费支出开始逐步呈现出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的趋势。
三、学生资助呈现四个持续增长: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一)资助学生数量持续增长。2012-2016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学生(幼儿)4.25亿人次(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下同)。年资助学生(幼儿)从2012年的8413.84万人次,增加至2016年的9126.14万人次,增长了8.47%,年均增幅2.05%。
(二)资助金额持续增长。2012-2016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资金总额6981.52亿元。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126.08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688.76亿元,增长了49.97%,年均增幅10.66%。
(三)财政投入持续增长。2012-2016年,各教育阶段财政投入学生资助资金达4780.61亿元,占资助总额的68.48%。年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824.7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109.16亿元,增长了34.49%。财政投入占同学段资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学前教育96.13%;义务教育100%;普通高中88.04%;中职教育81.34%;高等教育50.19%。
(四)学校和社会投入持续增长。2012-2016年,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安排的资助资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的资助资金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等资金累计2200.90亿元,占资助总额的31.52%。年资金投入从2012年到2016年增长了92.34%,年均增幅17.77%。其中,全国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48.93亿元,占资助总金额的13.59%。年发放贷款由2012年的149.03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63.21亿元,增长了76.62%,年均增幅15.28%。
中国公共新闻网摘编:李常华 |